(年中经济观察)极端天气频发会否影响中国粮食安全?

  • 时间:
  • 浏览:230
  • 来源:虚拟币交易资讯

 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(记者 陈溯)今年入汛以来,中国极端天气频发。6月,华北、黄淮等地干旱快速发展,长江流域遭遇历史同期第二多强降雨。中国粮食安全会否因此受到影响?

  进入夏季,中国出现“南涝北旱”现象,南方强降雨具有极端性。据气象部门统计,6月10日入梅以来(6月10日至30日),长江流域、珠江流域降水量分别较常年同期偏多49.2%和18.6%。强降水造成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、安徽、湖北9省份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暴雨洪涝等灾害。

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向中新社记者表示,南方强降雨主要影响水稻生长区,水稻是水生作物,洪涝灾害对其影响不大,且当前尚处于年中,随着后期加强补种和技术干预,仍可挽回一定损失。“作为重要口粮之一,中国稻谷库存充裕,南方洪涝灾害对中国大米安全供给影响比较有限。”

  与此同时,华北、黄淮、江淮持续少雨高温,干旱快速发展,农业生产面临挑战。李国祥认为,6月干旱正值小麦收获季后期,对其影响较小。旱情主要影响玉米夏播时机,由于后期天气具有较大不确定性,应重点关注其对夏播的影响。

  据农业农村部公开信息,占中国全年粮食产量20%以上的夏粮今年丰收已成定局。当前正值秋粮生长期,展望后期,能否保障全年粮食安全主要取决于水旱灾害对其影响如何。

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表示,目前秋粮玉米正处于出苗和生长期,水资源保障十分重要。从现实情况来看,中国大中型灌区水资源基本能够得到保障,灌区粮食产量占全国75%以上,对保障粮食安全发挥了顶梁柱作用。“从整体情况判断,尽管水旱灾害频发,只要应对措施得当且不发生大面积极端变化,不足以影响今年国家粮食安全,不用过度担心。”

  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,也是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。极端天气频发之下,官方已行动起来,采取加强气象监测预警、农田水利调控、农业技术减灾等多种措施减轻灾情损失,全力保障粮食安全。

  姜文来表示,近年来,中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不断提高,抵御水旱灾能力不断增强。2000年至2022年,中国平均每年因旱灾粮食损失为223亿公斤,而2013年至2022年平均因旱灾粮食损失为136亿公斤,粮食生产抵御旱灾能力显著增强。

 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,极端干旱、水灾发生的频次和强度不断增加,对农业生产的挑战也在加剧。

  李国祥表示,面对日益频发的极端天气事件,要加强农业灾害防控体制机制建设,细化各项应对措施。如以前通常是“南涝北旱”,在极端天气影响下,现在北方也易出现极端暴雨。去年华北地区遭遇的严重涝灾,就提醒北方地区要加强排灌系统建设。

  姜文来提醒,应对极端气候对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,仍然任重道远。要强化现代化手段,加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,在极端气候条件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。(完)

【编辑:苏亦瑜】

中国工信部:传统产业不能当成“低端产业”简单退出

猜你喜欢

意向签约金额约920亿元,消博会链接全球市场

以消费引擎激活经济新动能,以供需对接释放经济新活力,以自贸港政策红利催生经济新机遇。第五届消博会将展会“流量”转化为自贸港“留量”,实现国内国际双向赋能,为全球消费创新与开放合作注入动力。

2025-04-19

专家:要加快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技术攻关

中新网4月18日电(记者张尼)“从发展的角度来看,农业科技进步的提升仍有很大潜力和空间。”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会长李春生日前谈及农业高质

2025-04-19

市场监督管理总局:加快出台《直播电商监督管理办法》

中新网北京4月18日电(左雨晴)直播电商快速发展滋生的乱象成为社会关切。今年3月,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全国12315投诉举报数据显示,2024年网购诉求居高不下,直播带货诉求

2025-04-19

【民生调查局】预定酒店照片变“照骗”,“千禾0”式商标宣传再现

有人花千元预订海景房,推门发现内部照片竟全是渲染图;有人预订大床房,进门发现“这床还没我家沙发大”……近日,多地网友控诉线上预订酒店遭遇“照骗”。

2025-04-18

(经济观察)重庆消费何以全球“圈粉”?

随着中国不断优化“240小时过境免签”政策,外国人来重庆旅游、购物成为一种新潮流。重庆市税务局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,今年一季度,重庆离境退税商品销售额、办理离境退税金额均同比增长近5倍。

2025-04-18